襄阳站 [切换站点]
热门站点
本平台采取智能同步分发
浙江省
江苏省
湖北省
广东省
四川省
湖南省
山东省
河南省
福建省
安徽省
山西省
江西省
辽宁省
河北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贵州省
陕西省
云南省
广西省
海南省
甘肃省
新疆
西藏
内蒙古
青海省
宁夏省
直辖市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头条  >  本地  >  襄阳首条城市快速路襄江大道(樊城段)正式通车
襄阳首条城市快速路襄江大道(樊城段)正式通车
2022年01月03日 22:31   浏览:184   来源:我们的襄阳

通达则地盛,地盛则繁华。

翻开襄阳城市地图,襄江大道(东西轴线工程)如同一条“金腰带”穿过城市北部,将樊城、鱼梁洲和东津新区连为一体,成为贯通城市东西的交通大动脉。

襄江大道全长约26公里,全程不设一个红绿灯,是襄阳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路。它的建成通车,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开启立体交通新时代,更拓展了城市的发展格局,承载着襄阳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伟大荣光。

2022年1月1日,襄江大道(樊城段)正式通车。这段快速路全程高架桥,双向六车道,有13条匝道方便上下桥,市民开车只需8分钟就可从樊西直达汉江边,一路畅通。

攻坚克难 创造多个襄阳市政之最

城市建设,道路先行。近年来,按照“一心四城”城市总规要求,襄阳城区开始逐步向东扩展,东津新区成为和襄城、樊城、襄州一样具有同等地位的城市片区。

然而,由于河流和铁路的阻隔,老城区到东津的交通甚为不畅,虽然政府先后修建了东津大桥、唐白河大桥,但是商贸发达的樊城片区缺乏和东津新区的直接联系通道,迫切需要一条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

襄江大道西接襄荆高速,沿中原西路经大李沟、清河路,上跨焦柳铁路,两过汉江,经鱼梁洲、东津新区,东接东外环,全长约26公里,分为东津段、鱼梁洲隧道、樊城段。

“全程跨越九个主要路口,穿过两大新老城区,三跨大李沟,在城市主城区建起一条高架桥。”负责襄江大道(樊城段)项目的中建三局建设者们在建设之初就面临众多难题。

大李沟是重要的排洪通道,沟内桩基开挖施工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为保护大李沟的自然生态与调蓄能力,中建三局创新施工技术,选择少支点施工工艺,减少桩基、围堰施工等工序对河道的损坏,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定期对河道建筑垃圾、漂浮物、杂草等进行清理,后期又对破损的河道按原设计进行生态恢复,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融入建设全过程。

襄江大道(樊城段)途经中航大道、卧龙大道、汉江北路、长虹北路、樊魏路、春园路、前进路、长征路和大庆东路等九个关键路口,每天人流、车流量非常大。为此,施工单位在住建、交警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提前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疏解方案,采取多次倒边施工以及夜间合龙的方法加快工程进度。

由于横跨焦柳铁路,为减少施工对铁路的影响,施工方先顺着铁路桥南北方向架设钢箱梁,然后再转体93.5度到铁路上方。该桥全长150米,为全钢结构独塔斜拉桥,是中心城区首座跨铁路转体桥,大桥转体采用的“非对称全钢结构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盖梁中央转体施工”工艺全国领先。

在施工过程中,市住建局多次主动对接武汉铁路局,协调市烟草公司拆除宝晖酒店作为施工场地,帮助施工单位解决了众多难题,最终让大桥实现“华丽转身”。

去年“十一”前夕,为加快工程建设,市住建局、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在襄江大道(樊城段)施工现场举行“大干100天、攻坚保贯通”誓师大会,掀起大干100天的建设高潮。

为了确保樊城段年底通车,住建部门要求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将工期分解细化到每一天。同时,加大与城区政府、公安交警及相关管线单位的协调力度。

“我们组建了一个‘百日攻坚’微信群,会集项目、监理、施工、城区政府、市直部门、管线、社区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天发布工程进度及需要政府帮忙解决的问题,住建部门做好统筹、协调、监督。”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张林说,住建部门采用“线上+线下”的双调度方式,加强与参建各单位的沟通联系,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确保襄江大道(樊城段)顺利通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克服汛情、季节施工等影响,解决沿线征拆、管线迁改等难点问题,完成主体结构箱梁104联、承台446座、墩柱447根、混凝土52万立方米、钢筋7万吨。

据不完全统计,襄江大道(樊城段)综合管线迁改89公里,相当于10个高架桥长度,改造雨污管网16公里,架空线缆入地60公里,5000余人参与项目建设。

开启立体交通 为襄阳首条城市快速路

此次通车的襄江大道(樊城段)全长约8.7公里,采用“主线高架+地面辅道”建造模式,除大李沟弯道处限速60公里每小时外,其他路段限速70公里每小时,是襄阳市区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快速路。

“从樊西起点上车,走高架桥一路向东,不到8分钟就到了樊东江边。”日前,记者驾车全程体验了襄江大道(樊城段)的“加速度”,非常便捷。而在此前,开车如果不上襄江大道高架桥,到樊东江边,不仅绕路,而且至少要穿过九个主要路口,遇到10个以上的红绿灯,至少需要30分钟。

作为我市第一座高架桥快速通道,市交警支队前不久也对外发布了襄江大道(樊城段)、中原西路、清河路交通管理的通告:襄江大道桥面全线禁止重中型货车、大型客车驶入;禁止摩托车、非机动车(含电动自行车)驶入;禁止运输危险物品车辆驶入;禁止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驶入;禁止行人进入。

由于是快速路,襄江大道全线禁止违法停车,并设有限速、限高、限重标志;匝道汇入和分流点禁止车辆一次连续变更2条以上机动车道,禁止压越实线及出入口标线,市民开车需注意。

此外,因通行条件限制,长虹北路与中原西路路口(白马广场路段)左转车道需从桥下借道,车辆要提前进入车道;大庆东路下桥匝道车辆在大庆东路与清河路路口一律右转。

据介绍,为方便市民上下桥,襄江大道(樊城段)共设置13条进出匝道,除长虹北路交叉口只有1条上桥匝道外,其余廖家庄路、卧龙大道、汉江北路、七里河路、云集路、长征路等6个交叉口均有2条匝道。

目前,除云集路下桥匝道、长征路上桥匝道仍在施工,清河路北侧下桥匝道地面道路施工外,其余10条匝道全部可通行。值得注意的是,为保障快速路畅通,部分匝道口上下桥处安装有交通信号灯,这在襄阳属于首次,一旦亮起红灯,表示该匝道禁止驶入,车辆必须及时驶离,禁止排队等候,市民开车需留意。

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襄江大道(樊城段)通车后,不仅高架桥上交通顺畅,桥下道路也四通八达,让襄阳开启了立体交通新时代。

融入襄阳元素 打造城市发展景观轴线

襄江大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轴线,也是一条景观轴线。在规划建设之初,住建部门就从设计入手,充分应用水、光、电等信息技术,全力打造“襄阳美丽大道”。

建造最美桥梁。襄江大道全程高架桥,主线中央桥墩采用拱门型双矩形板式花瓶墩,墩身三面刻凹槽。匝道与主线过渡段主线加宽,增设辅助边墩,辅助边墩亦采用矩形板式花瓶墩,大李沟、清河路铁路桥等特殊路段采用分离式门式墩,不仅节约了造价,还达到了结构统一、造型美观的设计效果。

“桥墩借鉴的是襄阳古城圆拱形城门造型,与襄阳厚重的城市历史相得益彰。”中建三局襄江大道(樊城段)桥梁设计师黄强说,大桥在设计时融入多种襄阳元素,沿线的雨水、污水井盖融入古隆中、米公祠等景点文化,凸显襄阳文化特色。

配套最美绿化。襄江大道绿化设计以植物色相的变化形成七彩“水”韵,选用适于本地生长的香樟、红叶石楠等,营造适地适景、季相变化的园林景观,在高架桥平交口区域桥墩增加立体绿化景观,桥墩设置攀爬网,种植攀爬植物,通过花境小景提升景观效果。

营造最美夜景。襄江大道桥面全线安装节能路灯,桥架选用襄阳本地企业的产品,将高架桥与景观照明融为一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襄江大道成为樊城北部最美夜景。

“工程选用襄阳混凝土、沥青、钢材、管材、路缘石等十几种产品,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华中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庆锋说,中建三局在承建襄江大道时,秉承“建好一座高架,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改善一片环境”理念,深度融入襄阳经济建设,实现互惠共赢。

提升城市能级 构建内畅外快的城市路网

交通引领着城市的发展。市委市政府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路网建设,规划建设好城市快速路,加快构建内畅外快的城市路网,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推动襄阳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前不久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增强辐射承载力,以项目化、工程化、具体化的措施加快推进城建重大项目。

作为一条串联樊城、鱼梁洲、东津新区的大动脉,襄江大道建设备受社会关注。被誉为“汉江第一隧”的鱼梁洲隧道更是关键性节点工程,上个月东汊隧道主体成功贯通,西汊隧道正在推进建设,预计今年国庆节前完工。

作为襄阳推进“五城共建”的重要支撑和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举措,住建部门正在加快推进四大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围绕四大重点城建项目,统筹推进岘山绿道、滨江路东延伸滨水绿化和庞公片区、襄阳古城内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项目,彰显襄阳的“根、脉、魂”,提升城市内涵。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厚安表示,住建部门将紧盯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聚焦“五城共建”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鱼梁洲隧道、环线提速等快速路项目建设,启动环线提速二期工程,力争每年都有一条快速路通车,打通“一心四城”互联互通的快速通道,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刷新城市“颜值”,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贡献力量。



头条号
我们的襄阳
介绍
襄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