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芬芳于天下,九万里山河同醺;融雅致于壶中,五千年岁月共享……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自中国。而在襄阳,“黄酒+牛肉面”已成为充满地域色彩的独特食俗。
日前,襄阳市黄酒行业协会成立,40余家黄酒企业代表汇聚一堂,为振兴黄酒产业、延伸粮食产业链献计献策。市黄酒行业协会会长郭德军说:“全市黄酒企业有76家,产业有一定规模,该如何加快走出去发展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产业风口悄然而至
近年来,米襄阳酒业网络销售日趋火热,在网店留言平台上,消费者留言道:“襄阳黄酒是白色的,颜色、口感和绍兴黄酒不一样,酸酸甜甜的感觉独此一份。”
襄阳黄酒被业内称为鲜酒,进入网店销售是近两三年的事。此前,襄阳骨干黄酒企业以生产、销售国标酒为主。国标酒的生产工艺与绍兴黄酒相似。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鲜酒保质期短的问题已得到解决,拿到了进军外地市场的“通行证”。
在米襄阳酒业,国标酒目前是销售主力,市场主要集中在南方;鲜酒的销量相对低,但已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销量已攀升至总销量的三成以上,且各地销量均衡,没有“一家独大”的情况。
汉襄王酒业的鲜酒销售同样火热。公司负责人王林丽介绍,鲜酒微酸微甜、平和绵柔,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未来的市场会很大。
寒冬温热,开怀浑身舒泰;伏天冰镇,入口遍体清凉……米襄阳酒业等企业代表认为,襄阳黄酒的文化底蕴厚重,且是养颜、保健佳品,在解决保质期短这个难题后,为产业带来了“风口”。企业走出去发展,必将大有可为。
制定行业标准刻不容缓
3月7日早上,市民杨俊专程到朋友推荐的一家面馆吃饭。一碗黄酒下肚,他打开了话匣子:“不同面馆卖的酒,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甚至有的酒后劲大,超出了一般食客的认知。”
“酒后劲大,主因是酒曲用量偏大,其目的在于获得更长的保鲜期和更浓郁的香味,但酒少了一些平和。”郭德军说,“这归根到底是一个‘标准’的问题。”
当前,全市的鲜酒日消费量达40吨,但行业标准、生产标准尚未制定,导致生产过于依赖经验,口感差别较大,不利于后续推广、营销。
枣阳市灵鹿酒业总经理魏兆合表示,制定、完善行业标准、生产标准刻不容缓,有了科学的标准,企业才能更好地抱团发展,在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营销等工作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襄王”“米襄阳”“月英醉”等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喜好来细化甜度、酸度、酒精含量等指标,为制定鲜酒的行业标准、生产标准提供依据,帮助各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开发早餐酒、特色酒、新派酒等产品。
政企携手做好“两碗”文章
和善酒业是一家鲜酒生产企业,目前,其鲜酒的日销售量已稳定在2吨以上。总经理昝继双说:“牛肉面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企业销量快速提升。围绕‘黄酒+牛肉面’,做好‘两碗’文章,必能促进两个产业互促共进。”
襄故里牛肉面负责人徐保华说,襄阳黄酒和牛肉面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希望行业和主管部门紧密协作,助推黄酒和牛肉面行业抱团发展。
“襄阳牛肉面是市级区域公用品牌,襄阳黄酒也要争取早日达成这一目标。这是做好‘两碗’文章的关键一步。”郭德军说,黄酒行业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加快申报“襄阳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
“黄酒产业完全有条件发展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龙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化科科长邓荣说,农业部门将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在条件成熟后,将把襄阳黄酒作为市级品牌来打造。